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4-04-10 12:33:06
文章: 分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字词释义: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特别,不一样。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古诗词大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2、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诗句赏析: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描绘出一幅红绿相间的美丽画面: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阳光映照下的荷花娇艳、明丽。碧和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字词释义: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特别,不一样。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古诗词大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4、语文二下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古诗大意

语文二下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古诗大意

字词释义:

青天:蓝色的天空。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很多年。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浙江省一带。

黄鹂:鸟,羽毛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翠:青绿色。这里指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的颜色。

古诗词大意: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5、15课古诗二首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我说课的内容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②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前的组织热身活动非常关键,积极的热身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的兴奋状态转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实践证明,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开端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练习实践。在学新课之前,我通过复习前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走入西湖美景,优美的西湖十景图片把学生带入了美的享受,然后借助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的新古诗的学习上来,学生兴味盎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充分体现这一崭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我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积极参与,相互尊重。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有师生共同解决。

  三、精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手、动脑,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发展。

  在解决难点的时候,我适当的出示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了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这是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由直观到抽象的规律的;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教学目标一步步实现。

  四、总结

  教师用简单精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增强了教学效果。最后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抄写古诗和积累描写夏季古诗这两项课外作业,这样既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全课秉承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情感,既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强调学生美好感情的培养。师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和享受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字词字词释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字词字词释义

字词释义: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特别,不一样。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7、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因为我让孩子们在假期里收集了有关秋天的美,秋天的快乐,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身去体验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们浓浓的秋情。而这也正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秋天具体可感的声音,所以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再一次体味秋天特有的风情,最后,我又启发诱导:同学们,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我陶醉不已。再听听,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看诗中作者把秋天的声音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富有韵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抒发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声音,过把当诗人的瘾。教室顿时安静下来,看到孩子们沉思,我很高兴,知道他们在组织语言,在回味自己曾经感受到的秋意。不一会儿,有几名学生不自信地举起了小手。

8、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找到了一块诱人的奶酪,在搬运过程中掉了一点奶酪渣,面对掉下来的奶酪渣,蚂蚁队长很想吃掉,但最终还是自律地送给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蚂蚁队长对搬运粮食的蚂蚁下令不许偷嘴,自己也不例外。

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面对一块奶酪渣的诱惑,蚂蚁队长以身作则,遵守纪律,让最小的蚂蚁吃掉了那块奶酪渣。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蚂蚁们干劲更足,终于把奶酪搬回了洞里。

9、四年级上册观潮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本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10、五年级上册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笔记分段与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笔记分段与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14):写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却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第二部分(15):写我在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帮助下一直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后的体会。

11、五年级上册搭石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搭石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溪是乡亲们的必经之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为了通过小溪,人们在小溪里摆放搭石。

第二段(第2自然段):描写老人摆搭石的情景,反映了老人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描写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第四段(第5自然段):赞美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12、五年级上册白鹭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白鹭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

第一部分(1):全文的总起句,以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8):具体描写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9-11):与第一部分首尾呼应,抒写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的美的赞叹。

13、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课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将军在视察小岛时,意外地发现守岛战士居然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一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吃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一盘小白菜,将军舍不得吃,将菜倒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分享。故事以将军的视角,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展现我国海防前哨守岛部队的生活,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第一部分(第1~19自然段)讲了将军来到小岛视察,惊奇地发现战士们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许多小白菜,于是产生了在守岛部队中推广种菜方法的念头。

第二部分(第20-35自然段)讲了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一盘小白菜,将军舍不得吃,专门将小白菜倒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享用。

第三部分(第36~37自然段)讲了清晨将军离开时,向着太阳,向着绿色菜地,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14、六年级上册草原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草原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作者老舍先生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们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品质。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到了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易于朗读,非常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和诵读,感受蒙汉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一部分(1):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第二部分(2-3):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生动再现了草原由静寂变得热闹的情形。

第三部分(4-5):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

添加王老师微信jy976627 免费送六年级语文课堂笔记与生字组词课后答案上课资料

15、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穷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经典小说。小说讲述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西蒙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第一部分(1-2):讲桑娜在海风呼啸中等待丈夫回来。

第二部分(3-11):讲桑娜没有经过丈夫的同意就抱回了两个孤儿。

第三部分(12-27):讲渔夫出海归来,得知西蒙病故,主动提出把孩子抱回来,夫妻俩不谋而合。

16、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会写全回2个字。2.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写了春天,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树林里去玩。

第2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夏天了,妈妈又让它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第3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秋天了,妈妈又让它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第4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冬天了,妈妈让它待在家里过冬。

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华山。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

古诗今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名句赏析: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2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18、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是什么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2.这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

祖国奇伟壮丽的山河景色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3.南望表现了遗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望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

19、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万里滔滔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巍巍华山耸接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0、五年级上册月迹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月迹》这篇散文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脉络梳理:

全文共2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孩子们看到的镜中之月。

第二部分(第323自然段):写孩子们和奶奶在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们在沙滩上看月。

21、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字词辨析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字词辨析

严肃:1.使人感到敬畏的;2.严格认真(多指神情、气氛、作风、态度)。

严厉:严肃而厉害。侧重于事后,一般指做错事情后给予的厉害的、高层度的惩罚,不姑息。

严格:侧重于事前,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

严峻:常形容神情等,如脸色严峻;又可指事物,如严峻的形势,严峻的考验等;还可形容山林的高大和森严,如严峻的山林。

22、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县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3.结合图文,能初步了解赵州桥,知道赵州桥的设计为什么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赵州桥世界闻名,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2、3):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第三部分(4):总结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23、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灰雀》是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的课文,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围绕灰雀讲了一个关于诚实和知错就改的故事。小男孩捉走了一只灰雀,面对列宁的询问,没有勇气承认是他捉走的,不过,他决定把灰雀给放了。列宁在询问中已经猜到是他捉走了灰雀,所以故意强调,让小男孩坚定决心。第二天,男孩果实兑现了承诺,把灰雀放了回来,列宁并没有把事情挑破,因为他知道小男孩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了错误,他的内心是诚实的。

段落大纲: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非常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

第二部分(210):写列宁对男孩循循善诱,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男孩决心改正错误。

第三部分(1113):写第二天,列宁看见了那只灰雀,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24、二年级下册识字3贝”的故事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二年级下册识字3贝的故事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2段。

第1自然段:写甲骨文中的贝字是由贝壳张开的样子演化而来的。

第2自然段:写人们用贝壳当饰品、钱币的原因,以及贝字旁代表的意思。

25、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西湖六月的风光与其他时节有什么不同?

六月的西湖荷叶碧绿,无边无际;荷花盛开,艳丽无比。

2.诗人抓住这盛夏时节特有的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26、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江湖 西湖

莲 莲花 莲叶

穷 无穷 穷苦

荷 荷花 荷叶

绝 绝句 绝对

含 包含 含义

岭 山岭 岭南

吴 吴国 东吴

字词释义: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特别,不一样。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27、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生字组词并造句

江湖 西湖 杭州西湖的风景多优美啊!

莲 莲花 莲叶 碧绿的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

穷 无穷 穷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荷 荷花 荷叶 池塘里的荷花开了,真美!

绝 绝句 绝对 他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对手。

含 包含 含义 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意思。

岭 山岭 岭南 远处是绵绵起伏的山岭。

吴 吴国 东吴 历史上,勾践打败了吴国。

28、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常见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常见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绘的是杭州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眷恋之情。绝句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诗人杜甫所居住的草堂周围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行 xng 行人 行走 泊 b 停泊 泊船

hnɡ 银行 行列 pō 湖泊 水泊

相关内容
  • 课堂笔记:四年级语文下册巨人的花园内容及分段
    课堂笔记:四年级语文下册巨人的花园内容及分段

    1、课堂笔记:四年级语文下册巨人的花园内容及分段 课堂笔记:四年级语文下册巨人的花园内容及分段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将孩子们赶出花园并砌起了围墙以及醒悟后拆除围墙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 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1、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

  • 课堂笔记:四年级下册25课挑山工内容赏析
    课堂笔记:四年级下册25课挑山工内容赏析

    1、课堂笔记:四年级下册25课挑山工内容赏析 课堂笔记:四年级下册25课挑山工内容赏析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这两句用比较法,写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行为态度与效果的差别,用游人衬托挑山

  • 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1、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

  • 课堂笔记:一年级第一单元复习要点之生字
    课堂笔记:一年级第一单元复习要点之生字

    1、课堂笔记:一年级第一单元复习要点之生字 ①读写提示:什么(sh shn) 生病(bn bng) 春天(chūn chuēn)上官(gān guān) 姓氏(xn xng) 双手(shāng shuāng)气:共四画,第四画是横折弯钩。 冬:部首是夂(折文)。飞:共三画,第一笔是横折弯钩

  • 课堂笔记:第六课陶罐和铁罐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难点赏析
    课堂笔记:第六课陶罐和铁罐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难点赏析

    1、课堂笔记:第六课陶罐和铁罐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难点赏析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铁罐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2.课文第一部分,铁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陶罐呢? 铁罐的态度由傲慢变成轻蔑,后来又变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2.接天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字词字词释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字词字词释义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字词字词释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字词字词释义字词释义: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映日:太阳映照。

  • 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1、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课堂笔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诗句赏析: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字词释义: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