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红《呼兰河传》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1-02-02 17:26:22

《读萧红《呼兰河传》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摘自搜狗百科


整理书架,翻到尘封已久的《呼兰河传》,打开读了几行,就被深深吸引了。

年少时读书,喜欢故事性强的,往往被情节、悬念、人物所吸引。

人到中年,再回头读熟悉的作品,会更加在意细节描写,例如环境、神态和心理等。《呼兰河传》彻底满足了我的需求。


萧红是一个语言高手,她很擅长景物描写。

《呼兰河传》开篇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天寒地冻的环境——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萧红觉得这样写还不够,然后又借用一个老年人的口说道——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借用赶车的车夫的口说到——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仿佛这样的文字还不足以描绘严冬的寒冷,又着意强调赶车的车夫——

“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读着这些文字,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被带到了一个北风凛凛冰天雪地的情景里,呼兰河人像严冬一样萧瑟冷凝的生存环境,被萧红浓墨重彩的描绘成一幅凄美画卷。

如此独具特色的描绘,唯有萧红而已。

另一处细腻的环境描写,就属西二道街“五六尺深的大泥坑”了。

这泥坑,下雨时变成河,天晴时“泥坑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泥坑变成“炼胶的大锅”,黑乎乎,油亮亮的。

一个普通的泥坑,在作者笔下经过了千锤百炼,为后边的“淹死马”“淹死猪”做了铺垫。

如此匠心的伏笔,唯有萧红而已。


关于吃,是每一个人记忆里最深刻的部分。

饥饿是全民族共同的潜意识。吃饱饭是祖辈最深切的期盼。

在老一辈人的印象里,吃树叶树皮树根最平常不过。

最悲惨的记忆里,也曾发生过人吃人的事情。

所以,掉进泥坑里的动物尸体,是万万不能浪费的。

所以,那些病死的猪被故意当做掉入泥坑,肉实惠便宜,满足了所有人的口欲。

萧红借着孩子的嘴,揭穿了人们吃瘟猪肉的事实。这段描写尤其精彩。

不由让我想起了《皇帝的新装》,愿意说实话的总是小孩子。

大人也知道是事实,但是不说出来。

在那个年代,谎言抚慰着人们贫瘠的心灵,自欺欺人其实是自寻些许生活的慰藉。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除了便宜的猪肉,还提到许多多关于吃的,例如被几家大人孩子“摸索过来”的麻花,例如“小葱蘸大酱”外加一块豆腐…每一种食物,都带着或甜蜜或心酸的味道。

关于吃和饥饿,是我们这个民族集体的潜意识。

我关于年幼的记忆也是从吃开始的。妈妈做的纯羊肉馅儿饺子、扯的羊肉汤烩面、煎的肉包子、做的蒸排骨蒸鸡腿蒸肘子......

每一种食物都是童年里最温暖的味道。

所以有人会说,食物是对人最好的疗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吃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能,那么就再吃一顿。


萧红目之所及,皆是风景。

因为这个泥坑的描述,小说抽丝剥茧展现出芸芸众生、世相百态。

一只苍蝇、一只小鸟、一匹马都是萧红用于环境描写的道具。

由于有了这些小小的物种,小小的经历,那个黑乎乎的泥坑变得鲜活生动。

路过这个泥坑的人,千姿百态。经过了这个泥坑,便有了千姿百态的人生经历。

那个在坭坑里挣扎了五六分钟终于出来的人,便有了讲述奋斗史的资本。他似乎变成了思想家——

“这算什么,一辈子不走几回险路,那不算英雄。”

从经历之中提炼哲学思想,萧红看似不经意却意味深长。

那时的生活单调无聊,正如呼兰河传里的叙述:一天的事情都完了,家家户户都吃过了晚饭。吃过了晚饭可以看晚霞的,不看晚霞的,只有躺到炕上去睡觉。

萧红笔下的晚霞缤纷灿烂,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五颜六色变幻莫测,像一只大狗,像一只大狮子…

单调的生活里简单的乐趣都是大自然馈赠,这份馈赠给大人小孩儿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也为灰暗孤寂的乡村环境增添一抹亮丽。


贫瘠生活里也有自娱自乐。

物质精神皆贫瘠,偶尔的看跳大神、看戏、看花灯、逛庙会也成了难得的精神享受。

萧红关于对大神的描述生动形象。

首先是关于大神的作用,“大神”是会“治病”的,村里人遇到“疑难杂症”,又负担不起医药费,或者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情,跳大神便是最好的选择;其次是关于“大神”的形象描写,她“穿着奇怪的衣裳”,且是“平常人不会穿的”;第三是大神的动作描写,一穿上裙子就开始“哆嗦”“打颤”“全身都是劲,站起来乱跳”。这些精准的用词,让一个大神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栩栩如生。

文中最精彩的地方,还是跳大神结束之后的一些叙述。例如跳大神要用到的鸡,一律归大神所有,神婆会把鸡拿回家去,自己煮了吃了。把跳大神用过的红布,蓝靛染了之后做起裤子穿了。

文中还有一处细节描写,便是跳大神的鼓声,“在夜里分外的响亮”,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会显得特别凄凉,会勾起伤心人的无限的伤心事”。

这些描述,处处透露出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忧伤。

再贫穷的生活也是有乐趣的,例如七月十五呼兰河上放河灯。那各种各样的花灯,点燃的是寄托是希望。

看野台子戏也是很好的娱乐方式。同时也是姑娘回娘家、姐妹团聚、亲人团聚,再续亲情的好时机。

看野台子戏,台下的戏往往比台上更热闹。吵架的,骂街的,抛媚眼的,看戏的姑娘媳妇一个赛一个漂亮。台上铿锵有力,台下家长里短,吵杂的声音盖过了台上的锣鼓唱腔。

从小生活在农村,这样充满烟火气息的场景令我非常熟悉,觉得温暖而又亲切。

看了大戏还可以逛庙会。庙会上并不丰富的物资足以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需求。虽然这些都是为鬼做的,而不是为人做的。活人总是要有寄托的。

不知死,焉知生?

即使是哪个年代,人们也没有丢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这份童话般的向往,终于可以在今天得以实现。

萧红以及所有的前辈,泉下如有知,可以含笑安然。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

    07-22
  • 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读《小豆豆和小豆豆们》有感
    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读《小豆豆和小豆豆们》有感

    【引子】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读书亦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 摘自《读书之乐》 【简介】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4位、亚洲历史上第1位亲善大使。 担任亲善大使后,黑柳彻子陆续访问了坦桑尼亚、尼日尔、印度、莫桑比克

    07-22
  • 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平平,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

    07-22
  •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阿荣旗王杰小学 史金凤 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近日,我在工作之余,拜读了内蒙古教育新视角栏目:作者高波写的一篇文章让双脚落在地上看到这个题目,我感到很好奇,怀着好奇读了下去。原来是作者偶然翻阅入学新生的未来展望,不禁被他们的一、雄心壮志深深吸引,他们憧憬着自己能成为商界巨子、政界精英、学界翘楚,以及各个领域的接触人物。几十份展望中,作者看到了志存高远的自信,却很少看到脚踏实地的态度,看到了对成功者的仰慕,却很少看到对如何成功的思考,一些不易出彩而有为社会必需的平常职业,更是完全不

    07-22
  •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深怕自己的孩子遭受一丝丝的委屈,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还常常以孩子为荣,向人诉说孩子的种种优点和长处。于是乎,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置自己的父母不顾,只顾念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是否过得舒服,哪还记得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艰辛? 正因为这势头愈显强势,我们的课文在编排中经常会有一些有关孝敬教育的文章,旨在老师的传授中让孩子们明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而《三个儿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

    07-22
  • 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学习了和学新先生主编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书中第十一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策略与方法,阅读后,让我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他们准确掌握知识,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07-22
  • 课堂提问 奏响美的旋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读
    课堂提问 奏响美的旋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有人曾说,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曲,那: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是交响乐中最美的旋律。的确,教师科学地设置问题,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动机,激发好奇心,避免单一的注入式,满堂灌,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更好地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又有哪些呢?读了《

    07-22
  • 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
    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

    《建设理想课堂》读书心得(二) 《建设理想课堂》一书的第二章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老师在办公室里声色俱厉地训斥学生:为什么不做家庭作业!前几天你还抄了别人的作业,现在连抄你都懒得抄了,看看你的成绩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学习就回去!下来把昨天的作业写两遍!训完后走进教室上课。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了很多题,每一个题目的处理都匆匆忙忙,每一个题,都只让一位或两位同学讲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还没有明白,老师就在黑板上解题。尽管也有讲解,但终究是跳跃性的,相当多的同学表情茫然地坐在课堂上。课后,党听课老师问他学生什么时间

    07-22